跳至正文

自杀救助 | 被大家说不男不女的那个人决定去死

“拥抱流动 拥抱差异”

编者按:

跨儿心理小组邀请具有丰富自杀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教师蝴蝶,为我们撰写了这一篇文章,供专业心理工作者及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社群志愿者参考。

 

跨性别者(又称“跨儿”)正在逐渐走近公众的视野,为大家所熟知,如B站知名UP主吉阿星和NikkieTutorials等,知名舞蹈家、主持人金星也是一名跨性别者。据不完全统计,跨儿群体在人群中占比至少0.3%,亦即每1000人中即有3个人为跨儿。

然而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研究表明,跨儿的自杀率显著高于性少数与一般人群,约25%-32%的跨儿曾有过自杀企图。

根据《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44.5%的人曾因为自己是跨性别有过自残的想法, 21.2%的人有过自残的行为;因为自己是跨性别有过自杀想法的人达到了46.2%,有自杀行为的人达到12.7%。

鉴于跨儿的高自杀危机发生率,本文将围绕跨儿自杀危机的分类诊断、高危因素、自杀前兆、危险性评估以及危机干预进行简要的介绍。

 

01#

自杀的分类诊断

根据不同的界定标准可以对自杀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自杀的实现情况可分为:

  • 自杀意念

    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自杀的实际行动

  • 自杀尝试

    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

  • 自杀死亡以及准自杀

    一种酷似自杀形式的呼救行为或威胁行为,试图以此摆脱困境,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所采取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较小,通常不会造成死亡。

2、自杀者往往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

  • 第一阶段,产生自杀念头。

    当事人常情绪低落,远离人群,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

  • 第二阶段,做出自杀决定。

    个体在做出自杀决定之前会经历痛苦的挣扎,他们往往会说“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实际上也可以把自杀者这些表现看成是求助信号,如果及时提供帮助有可能打消自杀念头;

  • 第三阶段,选择自杀方式。

    此时当事人反而情绪平静,甚至看起来情绪好转,但有时会出现类似交代后事的行为。此时极为危险。

 

02#

自杀的高危因素与自杀前兆

自杀通常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分析和评估其主要和次要因素、内因和外因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制定自杀危机干预策略和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与顺性别人群相似,跨儿自杀风险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个人高危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困扰,自信心挫折,自我否定。如曾因跨性别者遭受身体欺凌/歧视;其次,自杀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十分密切,精神病人的自杀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而跨儿群体的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更高;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史的跨儿再次实施自杀行为的概率更高;

最后,自杀者通常存在明显的思维僵化,拒绝及无法灵活解决问题,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不会和命运抗争。

2、社会高危因素

在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是农村女,其中一关键原因就在于自杀工具(如农药)的易获得性。另外,自杀也存在着情绪感染与模仿效应,可称为“传染性自杀”。著名的富士康事件就是此现象的例证。

并且,自杀还存在着不明季节性的现象。如每年的三四月份,春夏之交,都是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时段。(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现在)

3、自杀前兆

自杀前兆主要包括自杀前的特殊线索。如同侦探破案一般,轻生者在轻生前会给出一些特定的线索,准确地识别出它们有利于干预的有效进行。

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

  • 一是“情绪反常”

    如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的丧失性事件,但经过一段情绪低落之后,当事人的情绪突然好转,性情突然大变;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或拒绝接受医疗,或突然出现反常性情绪好转,要求出院或与亲友作过分夸张的告别等。

  • 二是“道别现象”

    如对幼辈或宠物恋恋不舍,向亲人交代未来后事,突然开始整理个人的物品或写下自己的意愿。

  • 三是“时空影响”

    重要的人有自杀行为。近期内有过自杀未遂行为者,再发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

 

03#

自杀的危险性评估

除了识别自杀的高危因素与征兆外,发现危机可能性后,对于自杀危险性的评估也非常重要。有效的评估能够帮助干预者准确地选择干预和应对方式。

常用的测量与评估工具有以下几种:

(1)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根据自杀与抑郁的密切关系,可以用抑郁问卷识别自杀的高危个体。

(2)自杀意念量表(SIOSS):由夏朝云基于BDI、SDS、SAS、SCL-90、MMPI等问卷中有关自杀意念方面的内容于2002年编制而成。该量表具有条目少、易理解、能快速筛查出有自杀意念者的优点。

除此之外,在咨询室中,对自杀的危险性也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评估。通过访谈方式的自杀评估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但评估方式方法有赖于咨询师本人的经验与能力。

具体的评估方向可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想法计划。计划的具体性、致命性和可行性。

2、现实压力的程度和对压力的认知。

3、是否存在精神障碍。我们知道精神障碍人群是自杀危机的高危人群。

4、有无家族史。

5、资源的可利用度,资源的内容。

04#

面对危机,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危机,人人都可以做的:

  • 首先是倾听与交流。

    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对于当事人的感受予以肯定和包容,而非与之进行理智辩论,因为理智辩论易激惹当事人的极端情绪;与此同时,干预者应采取主动态度,权威的角色。

    如面对即将跳楼的当事人,可冷静坚决地对TA说“你现在十分危险,你先坐下来,好让我们谈一谈。”因为此时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失控,理智混乱。干预者应清晰的发出指令或要求,直到当事人脱离危险;

  • 其次,可以与当事人直白地谈论自杀。

    研究表明,讨论自杀并不会引起自杀行为的发生,相反,将自杀看作一件讳莫如深的事绝口不提或支支吾吾,反倒会令当事人感到被忽视和绝望。

  • 再次,如有可能,使当事人离开危险情境,或转移自杀工具。

  • 最后,超出自身专业能力时请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员求助,可马上联系机构负责人/紧急联系人/社群危机干预人员,如自杀行为正在发生可报警处理。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谈一谈助人者的自我关怀

在处理完一个有关自杀的干预之后,即使效果不错,助人者也需要考虑和另一名咨询师或者专业人员谈论咨询的感受。

照顾自己也很重要。

如果干预者感到愧疚、不稳定、被操纵,或是焦虑,要跟别人说,寻求支持也很重要。不论成功与否,处理自杀危机总归是一件对干预者冲击较大的事件,因此,当助人者干预后不要停止对自杀的感觉和想法,与他人分享能有效减缓干预带来的冲击感和疲倦感。

END.

点击“阅读原文”,回看跨儿心理小组举办的自杀干预系列线上讲座录像。

跨儿心理小组需要您的支持!您可以通过赞赏二维码或打赏按钮资助我们,所有收入将用于跨儿心理公益。

撰稿:蝴蝶

校对:欢喜

排版:阿贼

美工:阿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