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咨询手册第1篇 | 跨儿知觉到的社会歧视

什么是歧视知觉?

01

歧视知觉(perceived discrimination)指个体知觉到由于属于某个群体而受到了有区别的或不公平的对待[1]。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感觉到了自己因为自身的某一特点而受到了ta人的歧视。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歧视”是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知觉到ta人对自己的歧视会使个体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进而导一系列的压力反应,如焦虑、抑郁等等。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实了歧视知觉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

从以跨儿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看,“性别少数压力模型”认为,基于性别认同的歧视暴力以及对性别认同的不肯定是跨性别者面对的主要外部压力,这些压力不仅直接对跨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间接为跨儿的心理健康增加负担[2]。大量文献证明了歧视知觉会对跨儿的心理健康产生包括增加抑郁[3][4]和自杀企图[5]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本研究中跨儿的歧视知觉水平如何? 

02

本研究采用了由Bazargan & Galvan改编的《跨性别者歧视知觉问卷》对我国跨性别者的歧视知觉水平进行了测量,该问卷测量描述了跨儿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15个歧视情景,调查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被调查者根据要求阅读每个条目,然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由于其跨性别者的身份或外表而遭遇量表中事件的频率,在数字“1,2,3,4,5”中做出选择,“1=从无,2=每年几次,3,=每个月几次,4=每周一两次,5=每天”,最终得分为15个题目的总分。量表的总分得分范围在15分-75分之间,问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跨儿中,最低分为15分,最高分为67分,在该问卷中的平均得分为30.15。以下是歧视知觉得分的分布情况。

图1 跨儿歧视知觉水平直方图

表1 量表题目以及各题目的得分情况

如表1所示,量表中平均得分最高的三个选项分别为“ta人因为您是跨性别者而为您感到难过”“您觉得身边的人因您的跨性别身份而感到不适”和“您因跨性别者的身份被认为有精神问题”。由此可见,目前来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跨儿看成是不如顺性别者的、可怜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依然持有“跨性别是一种精神疾病”的错误观念,这也给跨儿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跨儿表示ta们每个月甚至每周、每天都会因自己的跨性别身份而遭遇ta人不尊重的行为或受到ta人不礼貌的对待。这也说明了在我国,很大一部分跨儿会比较频繁的遭遇到ta人的歧视。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在不同群体歧视知觉的差异方面。研究发现,在4个跨性别群体中,跨性别女性的歧视知觉水平最高(平均分29.94)。这与很多国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之一是,相比于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在人群中相对更容易识别出来。同时,由于长期的性别不平等,导致人们对跨性别男性和跨性别女性的态度会略有差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一名女性表现出一些男性的气质时,人们倾向于称赞其潇洒、帅气;但当一名男性拥有一些女性化的特质时,则会得到很多负面评价。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性别不平等对人们思想态度产生的一个不易察觉的影响,同时也是跨性别女性会遭遇到更多的歧视行为另一个原因。在其ta三个群体中,易装者得分低于跨性别女性(19.71),在四个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中排名第二,其后依次是性别酷儿(11.55)和跨性别男性(8.75).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的跨儿,歧视知觉的水平不同。研究将被试分为18岁以下、18~25岁、25~35岁、35岁以上四个不同的年龄群体。在四个年龄群体中,18岁以下的跨性别者歧视知觉水平最高(30.37)。其ta三个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歧视知觉水平呈下降趋势, 18~25岁群体的歧视知觉水平平均分为28.35,25~35岁群体的平均分为26.84,35岁以上的群体的平均分为22.47。

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跨儿能够越来越自如的按照自己的内心认同的性别去生活,在外表和举止方面越来越接近社会对另一个性别的规范,因此相对不容易被发现跨性别者的身份,相关的歧视经验也就减少了。其次,年长的跨儿在生活中发展出了更好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面对一些细微的歧视时,年龄相对高一点的跨儿选择了不去在乎,或将这种行为或将ta人的不尊重、不礼貌归因于其它方面(如:ta不尊重我,是因为ta本身是一个素质很差的人,与我是否是跨儿无关)。而十八岁以下的跨儿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对ta人的态度和评价比较敏感,情绪的体验也比较深刻,ta人的一些具有负面意义的行为,会给这一年龄段的跨儿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负面态度和行为带来的痛苦会更大一些,这可能也是低年龄组的跨儿会报告出比高年龄组更多的歧视知觉的原因。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给跨儿朋友和心理工作者的建议

03

根据歧视知觉这一变量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为跨儿和心理工作者们提出一些建议。

  • 跨儿应当理解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歧视知觉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影响我们心理健康。在歧视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跨儿应该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通过倾诉、求助、自我调节等方式,尽量缩小歧视事件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

  • 跨儿可以对ta人的歧视行为进行归因:当歧视行为发生时,可能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歧视者本身素质很差,对任何人都是同样不尊重的态度,也有可能在当时的情境中,歧视者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而处于不好的情绪中,在以上情况下,歧视者的行为与跨儿的跨性别身份无关。当然,也有可能是歧视者思想守旧、狭隘,不了解跨性别者;或者歧视者的歧视行为并不是针对跨儿的跨性别者身份,而是因为跨儿自身的态度、礼貌等方面问题,触发了歧视者的不满情绪。当产生“ta这样对我完全是因为我是跨儿”这样的指向自身且不能改变的归因时,我们就会产生更大的挫折感和无助感,然而我们又常常容易不经过太多分析就习惯性的做出这种归因。因此,在歧视发生时,有一个合理的归因是很重要的。

  • 跨儿应了解所有的歧视行为都是基于对某个群体错误的认识和偏见,因此,应警惕不要产生认同ta人的看法、降低自我评价的想法。

  • 在遭遇难以应付或对自己情绪和心理状态影响巨大的歧视事件时,应主动寻找帮助,向朋友、社群内的伙伴倾诉,或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如在“跨儿心理”预约心理咨询)。当歧视事件非常严重威胁到跨儿人身安全时,跨儿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或向相关机构求助或维权。

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

  • 首先,要了解跨儿所面临的歧视问题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了解跨儿在多次遭遇歧视和否定后会产生的心理变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儿在积累了一定时间的歧视经验后,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影响。应留意跨儿对自身的评价,帮助其维护自我价值,防止跨儿内化ta人对自己的负面看法和评价。

  • 其次,应当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跨儿,表达“同感”而非“同情”,尊重跨儿的性别认同,更好的服务跨儿。

参考文献:

[1]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2011).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2), 216-223.

[2]Testa, R. J. , Habarth, J. , Peta, J. , Balsam, K. , & Bockting, W. . (2015). Development of the gender minority stress and resilience measure. Psychology of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Diversity, 2(1), 65-77.

[3]Almeida, J., Johnson, R. M., Corliss, H. L., Molnar, B. E., & Azrael, D. (2009). 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LGBT youth: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38(7), 1001-1014.

[4]M. Bazargan, & F. Galvan, (2012).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depression among low-income latina male-to-female transgender women. Bmc Public Health, 12(1).

[5]Clementsnolle, K., Marx, R., & Katz, M. (2006). Attempted suicide among transgender persons: the influence of gender-based discrimination and victimization. J Homosex, 51(3), 53-69.

END

撰稿:小琳

编辑:欢喜

排版:健健

校对: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