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简报 | 2021年3月全球跨儿新闻

本期内容:

l   网红Abbily微博自述“是女孩啦”,并分享过往心路历程

l   拜登发布首个关于跨儿现身日的总统令

l   孟加拉国现首位出柜跨性别电视新闻主播

l   近500名领袖、活动家和名人签署公开信支持跨性别女性和女孩

l   用我的名字叫我:罗马学校支持其跨儿学生

l   台湾“行政院”征选点亮性别之眼微电影–跨性别纪录片夺魁

l   旧金山庆祝其第一个跨儿文化区

l   张艺兴公司招收第三性别练习生,呈现爱与尊重却备受争议

1. 网红Abbily微博自述“是女孩啦”,并分享过往心路历程

Abbily微博发帖图

3月28日,网红Abbily在微博晒出多张图片,并写道“是女孩啦 已经有底气去跟大家讲过去的事情了”。Abbily自述过去因自己的性别认知而遇到许多问题,如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问题、卫生间的使用问题、遭受网络言语暴力等。她也分享了这些经历带来的感受,并说道,“各种难听的词汇天天游荡在我的身边,我的身上就被标上了无数的标签,代表着各种群体,谁不想当个正正常常的孩子”?Abbily也分享了自己的近况,称“近两年的精神压力极大”,最后在母亲的同意和医生的协助下,在今年“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女孩儿了”,同时晒出疑似在医院打点滴及公民变更性别申请表的照片。她最后呼吁“希望大家善待每个愿意做自己的人”。

Abbily的微博引来了巨大反响,其中有网友指出其晒出的“公民变更性别申请表”是网络图片并质疑其分享内容的真实性,也有网友表示包容和支持:“你好勇敢”,“祝你以后的生活 越来越好 比妹”,“为自己而活,你会越来越好的”,“爱你 无所畏惧地做自己吧”。

整理:凯利斯特

2. 拜登发布首个关于跨儿现身日的总统令

(拜登总统在白宫发表讲话)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3月31日周三发布了首个关于跨儿现身日的总统令。跨儿现身日旨在赞美跨性别群体,并让人们认识到跨儿人群日常面临的歧视和暴力。在拜登的宣言中,他讲到跨儿现身日庆祝一代又一代跨儿和非二元性别者的努力。“Ta们领导性的努力给予无数跨儿真实生活的勇气”,他说道,“这些艰苦的斗争也塑造了现在对于跨性别群体越来越包容的世界”。同时,拜登也指出跨儿人群仍然面对着系统性的不自由和不平等,比如受到暴力、骚扰、及歧视的比例极高。

翻译:小白

3. 孟加拉国现首位出柜跨性别电视新闻主播

塔什努娃节目播出画面

完成了3分钟的电视新闻播报,成为孟加拉国第一位跨性别新闻主播。

在孟加拉国,电视新闻主播是很受关注和信赖的对象。塔什努娃登台的Boishakhi电视台表示,尽管可能面对一些观众的强烈反对,电视台仍决定给予塔什努娃这个机会。电视台此举既是纪念国际妇女节,也是庆祝3月26日的孟加拉国独立日五十周年,并希望打破社会对跨性别者的偏见。

孟加拉国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国约有150万跨性别者,ta们面临普遍的歧视与暴力。其他性少数群体也遭受广泛的歧视;同性性行为在该国属违法。2013年,孟加拉国官方认定“第三性别”(hijra)这一性别标记,并从2018年起允许以第三性别身份参与选举投票。

整理:jo

4. 近500名领袖、活动家和名人签署公开信支持跨性别女性和女孩

雷吉纳·金公开支持跨性别女性和女孩

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凯瑟琳·哈恩( Kathryn Hahn)、以及奥斯卡获奖者雷吉纳·金(Regina King)和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等500位名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声援跨性别女性和女孩,以纪念美国妇女历史月和跨性别现身日。

全球最大的LGBTQ+媒体倡导组织GLAAD在3月31日(周三)公布了这封公开信,它有来自倡导、商业、娱乐、媒体、政治和社会正义领域的465名女权主义领袖的签名。

截至2021年3月,州和联邦立法者已经提出了一些限制跨性别女性、群体、和青少年权利的法案,最主要是在教育、医疗和青少年体育方面。根据人权运动的数据,28个州共有93项反跨性别法案,一些州正在考虑多项法案。目前有48项反跨性别运动法案正在进行中,29项反跨性别医疗法案有待审议,另外还有23项宗教拒绝法案、12项卫生间/更衣室法案、5项转换治疗保护法案,以及全美其他15项与反LGBTQ+婚姻、收养、教育相关的法案,以及要求出生证明反映生理性别的法案。

GLAA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萨拉·凯特·埃利斯(Sarah Kate Ellis)告诉记者:“随着跨性别女性面临的暴力犯罪持续增长,当立法者无情地攻击这个国家跨性别青年的权利和尊严时,这封信是声援跨性别女性和女孩的一个响亮而有力的声明,她们的声音现在需要被听到”。

“在跨性别现身日,这封由各行业一些大人物签署的公开信向全世界的跨性别女性和女孩发出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息,即她们被看到和被爱的原因正是她们的身份:女性和女孩”。萨拉补充道。

翻译:丢丢

5. 用我的名字叫我:罗马学校支持其跨儿学生

马特奥在接受采访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罗马的里佩塔艺术学院近期加入了意大利少数几所高中的行列,这些学校支持跨儿学生用自己的首选名字,而不是出生时被给予的名字。这个倡议致力于为跨儿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反映了意大利对于在青少年中性别焦虑症的意识增强。“我对此非常高兴”,马特奥·科西米格里奥(Matteo Coccimiglio)讲道。马特奥是一个在该学校就读的18岁跨性别男性,正在改变法律上的性别的过程中。他希望这个学校的新规定可以让其他在校跨儿觉得自己更受保护,并少经历一些麻烦。除去里佩塔艺术学院外,一些意大利大学允许其跨性别学生在内部文件中选择自己的性别和名字,即使ta们法律上的性别还未被改变。

翻译:小白

6. 台湾“行政院”征选点亮性别之眼微电影–跨性别纪录片夺魁

“行政院”性别平等处3月23日举办点亮性别之眼微电影暨性别平等意象LOGO征选活动颁奖典

台湾“行政院”性别平等处举办点亮性别之眼微电影暨性别平等意象LOGO征选活动颁奖典礼,微电影首奖作品《我只是变回原本自己》,记录跨性别群体的痛苦与挣扎;获奖团队说,希望世界有更多善意,尊重个体差异性,让每个人都可以自在呼吸。

“行政院”性别平等处今天颁奖表扬微电影获奖作品创作团队及LOGO得奖作品创作人,希望藉由全民参与影像及LOGO征选活动,唤起社会各界重视性别平等。“行政院”政务委员罗秉成致词并恭喜得奖者,他说,“微电影与LOGO是宣导性别平等很好的工具,创意透过影像和图像传达的讯息胜过千言万语,透过科技散播出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观念,影响力将会非常强大”。

微电影评审团代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导演柳广辉说,这次挑出来的影片,非常具有多面性,有布袋戏、有独角戏,也有纪录片;性别平等不是只存在于大荧幕,而是你我之间都会发生的议题。

整理:丢丢

7. 旧金山庆祝其第一个跨儿文化区

旧金山庆祝其第一个跨儿文化区

自1920年代以来,旧金山的Tenderloin区一直是跨儿社群的有据可查的住所。

康普顿跨性别文化区(Compton’s Transgender Cultural District)的阿里亚·赛义德(Aria Said)透露:“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告诉我,来到旧金山之后我会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如此多的来自美国其他城市的跨儿像难民一样来到这里。”

赛义德19岁时第一次来到旧金山。

“作为一名十几岁的黑人跨性别女性,我很快就了解到,虽然旧金山在立法上、社会环境上已有的成就已经肯定了跨儿的存在和一定的权益,但我走进工作面试时仍然会被人嘲笑。我在街上还会被人吐口水。”赛义德说。

赛义德与行动者霍尼·玛哈格尼(Honey Mahogany)和珍妮塔·约翰逊(Janetta Johnson)团结在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法律认可的跨儿文化区。康普顿的跨性别文化区位于旧金山的Tenderloin区,共六个街区,以具有历史意义的“康普顿餐厅暴动”命名,这是历史上先于石墙暴动第一个有记录的跨性别起义,并在美国国内煽动起国民反对警察的骚扰和虐待。

玛哈格尼回忆说:“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不做任何事情,Tenderloin区将很快被中产士绅化,我们的历史将被彻底抹去。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有关康普顿跨性别文化区的更多信息,

请访问官网:https://www.transgenderdistrictsf.com/ (国内网络暂不可访问)

翻译、整理:Jeno

8. 张艺兴公司招收第三性别练习生,呈现爱与尊重却备受争议

网友评论截图

最近由张艺兴创建的染色体娱乐公司开启春季全球招募计划,网友发现这一次招募报名表有一项新选项:在性别这一选项除了男和女之外,还有一栏“其ta”,这意味着欢迎“跨儿”社群的伙伴报名成为练习生。

 多家媒体报导张艺兴在尊重与包容这两点上做得很好,因为他引领有梦想的年轻人进入娱乐圈,尊重每个有梦想、愿意努力的人。“跨儿”(一个雨伞术语)指的是除男女两个二元性别外的所有性别,包括跨性别者、跨性者、性别非常规者、易装者等等,但张艺兴这家公司名字名却为“染色体”,确实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

 这一举动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尊重的表现,为这一做法点赞撑腰;甚至有人还多想了一层,这个口子一旦开启涉及的问题绝对不止一个选项而已,像张艺兴公司招收艺人后都要统一培训住宿,住宿还都是二人间,一旦有第三性别者入选,生活设置是不是需要调整呢?诸如此类的议题也许还有很多,如果出现了,也都亟待商榷。跨儿的权益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但无论如何,张艺兴这一举措的确在跨性别者就业频频碰壁的社会环境中非常先进,为无论是否想成为练习生的跨儿们都打开了一扇里程碑式的大门。

整理:Jeno

编辑:凯利斯特

设计:一个人

排版:一个人

校对:jo